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为何“改名”?从上海、长三角到全国,人才储备串起项链

作者:小小主编发布时间:2025-04-13 07:21:47阅读次数:0

图片

图片

尽管天色略显阴沉,但齐聚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参赛的小球员、教练和家长们,心里都是亮堂堂的。周末经常陪伴儿子踢球的父亲老汤,这次感觉“很不一样”:“首先,这比赛不管是场地、装备还是裁判配置,都特别正规;其次,很尊重我们家长,部分赛场配置了观众看台,满足了我们为孩子加油的愿望;最后,是比赛规格高,尤其是开幕式很有专业范儿,孩子一个劲说‘要把比赛踢好’!”

图片

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上海站)和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揭幕。

让老汤刮目相看的比赛,是12日上午揭幕的2025 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上海站)和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尤其是全新改名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强化“精英组-提高组-普及组”的三级联赛体系特色,今年吸引沪上158支不同水平的青少年足球队伍展开815场角逐。

图片

现场的简餐布置,也为参赛选手、教练和家长提供饮食保障。

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前身,是经过5年积淀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联赛,这也是国内唯一实现从8岁到17岁年龄段全覆盖的省级青少年足球联赛。此番“改名”上青联赛,就像一根顺滑的丝线,让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有关部门联袂通过足球青训探索长三角体育一体化战略,携手推出首届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上海站),同时也方便更好衔接由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主导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

五年积累,精英青训已到收获期

12日,55岁的虞伟亮前申花主力门将虞伟亮,和69岁的奚志康、43岁的罗萧以及39岁的前中国女足国脚奚丁瑛等一起组成“传奇导师队”。这6名退役多年的老将,竟要直面由多达32名10岁小将组成的“未来星联队”,这场别开生面的时光胶囊友谊赛,主打一个“新老传承”。

图片

别开生面的时光胶囊友谊赛,主打一个“新老传承”。

即便自己镇守的龙门早在第三分钟就被一群“小孩”攻破,虞伟亮依旧为赛事平台挖掘出的足球好苗子点赞,“哪怕这比赛就踢了20分钟,我也能看出,这批小孩子的基本功都很好,值得好好培养。”

老法师奚志康则认为,现在上海踢球孩子的绝对数量,肯定没他那个“专业体制时代”来得多,但从眼下比赛的数量、质量来看,肯定凸显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他直言:“我们是少体校培养模式,进了区队、市队更多还是苦练,教练很重视抓基本功。现在上海足球小将的比赛很多,眼界更开阔。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参赛队伍和比赛都很多,上海足球青训的水平很高,尤其社会化参与的程度很高。”

图片

根宝基地是上海精英青训机构的代表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足球青少年训练、比赛的整体水平不高。2015年,上海改革原有体制内一家包揽的传统模式,通过全运会购买社会服务、创新建立多个足球精英培训基地的办法,引入市场思维,激发职业活力。目前,全市已建成32个市级青少年足球精英训练基地,实现16个区全覆盖。

这些精英基地,基本可以解决训练水平提高的问题,但还需要构建全市青少年足球统一的交流平台,让更多“小武磊”在比赛中得到提高。在上海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市足球协会在2020年10月全新创办“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联赛”,并将该联赛运营承办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

图片

赛事吉祥物和口号。

五年前,创新推出的“青俱联赛”成为上海青少年足球最高级别赛事;五年后,参赛机构、球队、运动员数量逐年攀升,涌现出一批入选国字号的优秀苗子。开幕式上,已经进入一线队名单的申花新人刘诚宇、 海港新星蒯纪闻都发来祝贺视频,他们是上海青训过去五年挖掘好苗的标杆人才。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宋慧也直言,经过五年的积累沉淀,在政策引领、体教融合、社会协同的合力下,赛事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由“初创探索”转向“成熟体系化”。

扩大参与,足球普及迎来新发展

为了更好地衔接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创立于2020年的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联赛于2025年起更名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迎来全新启航。为强化赛事新定位,彰显发展新阶段,“沪”动青春!“足”梦未来!——这个全新赛事口号,也在开幕式上迎来揭晓,这既是赛事品牌升级的“宣言书”,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图片

开幕式现场。

上海市足球协会党支部书记邢建平介绍,今年上青联赛设有精英组、提高组和普及组,组别覆盖男、女U8、U9、U10、U11、U12、U13、U15、U17年龄段。其中4-6月份将率先展开男、女U8-U12组别的争夺,158支队伍将进行815场比拼。

据悉,以赛事更名为契机,将继续强化“精英组-提高组-普及组”三级联赛体系,实现“选材-培养-输送”全链条追踪,依托“督导督训专家组”,对全市青训基地开展常态化评估指导,推动训练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品牌建设和市场价值,努力打造聚品牌、上规模、有底蕴、更成熟的品牌联赛。

图片

2025年3月12日 3月12日,上海申花队球员刘诚宇(左)与川崎前锋队球员丸山祐市在比赛中拼抢。

图片

新华社照片,深圳(广东),2025年2月22日 2月22日,中国队球员杨希、蒯纪闻、毛伟杰(从左至右)在比赛前。 当日,在广东深圳举行的2025亚足联U20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队0比1不敌沙特阿拉伯队,无缘四强。 新华社记者 李旭伦 摄

通过科学设置竞赛组别,实现了无门槛的体教融合赛事平台,无论是学校代表队、体校代表队、足校代表队,还是社会青训机构代表队、职业俱乐部青训梯队,都可以报名参赛。以2023年赛事为例,参赛机构数量创造历史新高,其中精英基地、培训基地14家,学校参赛单位14家,社会机构63家,合计达91家各类参赛机构。参赛球队342支,参赛运动员5184名,比赛场次2065场,这也使青俱联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沪上青少年足球标杆赛事。

以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为代表的赛事平台,悄然把足球作为体教融合的“突破口”和“试验田”。目前,上海已建成168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上海中小学把“每周一节足球课”纳入基础课程,超过50万名青少年通过足球掌握运动技能、锤炼意志品质。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制定《上海市青少年足球U系列竞赛体系》,打通校园联赛与职业青训的壁垒,累计向国少队、国青队输送球员62名,其中85%来自体教融合培养体系。

图片

参赛球队的覆盖面很广。

如今,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参赛面越来越广,面向全体青少年,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等球队均可自由参赛,不设任何参赛限制。由此,上海基本建立了青少年球员的成长通道,体教融合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人才挖掘,社会力量已不可或缺

值得一提的是,由沪苏浙皖联合举办的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上海站)也在12日正式揭幕,共有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邀请的广州、上海申花的六支U14代表队参与比拼。提前进行的一轮交锋,江苏U14队以7比0击败安徽U14队,浙江U14队以0比8不敌广州U14队。赛事由三省一市每季度各举办一站,共分为四站,贯穿全年通过高水平交锋锻炼人才,实现不同培养模式的互补互促。

图片

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上海站)也在12日正式揭幕。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体育一直坚持多元化发展模式,尤其是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传统体校办训、体教融合办训、社会力量办训三种模式协同发展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足球青训作为观察切口,上海的青少年人才培养,同样也是坚持多元化发展,尤其重视激发社会力量的市场活力。

以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为例,参赛队中既有长宁区少体校、杨浦区少体校、静安青训等为代表的传统体校足球青训模式,也有新闵学校、止园路小学等体教融合模式,还有吉祥、竞达、优体、皓浦伽马等社会力量办训模式。

图片

新华社照片,昆山(江苏),2025年2月7日 2月7日,上海申花队球员在颁奖仪式上庆祝。 当日,在江苏昆山举行的2025中国足球协会超级杯决赛中,上海申花队3比2战胜上海海港队,夺得冠军。 新华社发

图片

海港队夺得2024赛季联赛、杯赛双冠王 。 海沙尔 摄

职业顶级俱乐部的引领示范效应,武磊、颜骏凌等本土人才依旧闪光,刘承宇、蒯纪闻等新锐力量逐步上位,作为中超顶级俱乐部的海港、申花对青训人才有着足够的渴望,这也是上海青训的独特优势。

早在2023赛季,海港、申花,就分别夺得联赛冠军、杯赛冠军,中国足协超级杯上演“红蓝大战”。2024年,上海职业足球再次迎来高光的时刻:上海海港首次成为双冠王,联袂申花助力上海职业俱乐部第一次包揽三座冠军奖杯,申城球队更连续两年锁定联赛、杯赛冠军。

随着中国足协推出一线队专属于U21的B名单政策,两支上海职业俱乐部对青训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样,年仅18岁的当红炸子鸡王钰栋如今已经是中国国家队国脚,他所在的浙江队也在中超联赛发挥稳定,职业俱乐部和青训人才的良性互动成为了正面典范。

图片

新华社照片,杭州,2025年3月25日 3月25日,中国队球员王钰栋(右)赛后与澳大利亚队球员阿齐兹·贝希奇致意。 当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26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8强赛C组第八轮比赛中,中国队主场0比2不敌澳大利亚队。 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文化最交融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重要阵地。2025年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上海站)和2025年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全新亮相,正是长三角体育一体化战略的又一次创新探索,也是上海深化足球改革、夯实人才根基的重要实践。

上海市足协秘书长林毅认为,长三角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的举办,不仅是三省一市青少年足球技艺的切磋与交流,更是区域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的生动体现。期待通过这样的平台,让长三角的青少年球员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共同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图片

图片

未来长三角三省一市还将继续推动建立“角逐未来”长三角青少年三大球联赛体系。

此前,首届“角逐未来”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已正式打响(相关链接),长三角青少年足球联赛(上海站)赛事的开启也意味着“角逐未来”品牌的进一步延伸。据悉,未来长三角三省一市还将继续推动建立“角逐未来”长三角青少年三大球联赛体系,助力长三角区域青少年体育协同纵深发展。

原标题:《上海市青少年足球联赛为何“改名”?从上海、长三角到全国,人才储备串起项链》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陈华

来源:作者:为冰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