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人才回家背后的“城市新引力”
一场雨中的足球赛,一次科技与文化的夜空表演,正折射出宿迁这座江苏最年轻地级市的巨变。8月末的夜晚,宿迁奥体中心灯火璀璨,2.8万名球迷冒雨观看宿迁队对阵淮安队的苏超联赛,中场哨声刚落,夜空突然亮起,无人机矩阵在夜幕中流转变幻,一场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一个关于创新与回归的时代故事正在项王故里生动上演。
无人机表演展现产业底蕴
8月30日晚,宿迁奥体中心上演了一场科技与文化交融的视觉盛宴。比赛中场休息时,上千架无人机在夜空中组合出代表城市的光影符号,这场由京东集团带来的无人机表演,背后是宿迁正在崛起的低空经济产业,更是宿迁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证明。
“这次表演全部采用本地企业生产的无人机和技术团队。”赛事组委会技术负责人表示。从表演到农业植保,从物流配送到应急救援,宿迁制造的无人机正飞向全国。
“苏超第十轮”宿迁奥体中心无人机表演
近年来,宿迁与京东集团的合作持续深化,双方共同推动智能无人技术在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自2009年京东集团将全球客服中心落户宿迁以来,已在此累计投入超200亿元,布局覆盖零售、物流、科技、健康、工业等多个板块,成为推动宿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宿迁产业发展呈现出崭新面貌。今年上半年,作为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之一,宿迁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490.86亿元,同比增长10.13%。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生态日臻完善。江苏苏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镀铬薄钢带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连续五年保持领先,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日,宿迁1项首批次新材料和79项“两新”技术产品成功入选2025年度江苏省“三首两新”认定技术产品名单,涵盖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不仅在基础原理、核心技术、产品功能等方面具备创新性,也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彰显了宿迁企业的创新实力。
着眼未来发展,宿迁已制定《新一轮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用三年左右时间,全力推动绿色食品、新材料、机电装备三个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进一步构建以千亿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人才回流,游子返乡筑梦
8月30日,苏超联赛宿迁主场迎战淮安的看台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在现场为家乡球队助威,引来网友热议:“早就该回家乡看球了。”这份家乡情浓的乡土情怀,恰是宿迁与游子之间“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
宿迁队队员中,25岁的茆瑞是回归家乡的典型代表,7岁时他便开始在上海的校园里接受足球训练,后加入上海海港U18队伍,在2022年底合同结束后毅然返乡效力,他说:“我是2022年底合同结束,当时也在思考,到底是继续职业生涯还是回到家乡为家乡足球做贡献,思考了很久,选择回到家乡。”如今,茆瑞不仅是宿迁队的核心球员,还是赛场上的教练员,他提到,为家乡而战的感觉与众不同:“家乡父老在主场一直为我们加油,我觉得他们的呐喊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
“苏超”第十轮宿迁VS淮安比赛现场
球员们的回归映射出宿迁人才回流的新趋势。2025年以来,宿豫区人社局持续深化引才、用才、留才机制,大力实施主导产业急需人才引进集聚行动。通过“校园宿迁日”“产业人才进校园”等活动,已成功引进各类人才3300余人。为让人才安心扎根,该区加快政策兑现速度,截至今年6月,已为60余人发放购房券500余万元,为140余人发放生活补贴500余万元。
5月21日,宿迁市启动以“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第三届人才周活动,重磅发布“青年人才12条”,着力构建“求职有补贴、创业有扶持、创新有资助、成长有护航、安居有保障、服务有温度”的“六有”政策体系,力图传递这座青春之城的爱才之心、留才之策、育才之道。
如今,宿迁全市人才总量已突破90万,并成功获评2024年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截至2024年底,全市新引进大专以上人才逐年递增,新引进博士、硕士年均增长36%,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4%,从知名企业家到普通劳动者,返乡潮正为这座城市注入新活力。
从无人机点亮的夜空到人才回归的热土,宿迁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蜕变。随着千亿级产业蓝图的逐步实现和人才政策的持续发力,这座城市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未来,宿迁不仅将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更将成为更多人向往的创业之城、安居之所。
文/袁昕
资料来源:宿迁发布、人民网江苏、扬子晚报、宿迁日报、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宿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